语言与文化研究

语言研究

  • 英汉商业谚语比较

    郑长发;

    商业谚语具有谚语的一般特点,英汉商谚都表现为形式上凝练简洁,说起来押韵顺口,听起来通俗直白。英汉商谚多以结构简单的句子进行表达,都善用修辞方式。英汉商谚虽存在表达形式的差异,但表达的哲理几近相同。英汉商谚是学习语言和经营艺术的宝贵财富。

    2020年02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 德国难民话语的发展与变迁:基于《明镜》周刊1978—2015年难民相关报道的论式分析

    唐艋;

    本研究以德国《明镜》周刊1978—2015年关于难民的报道为语料,通过论式分析探究德国难民话语的特点和主导论式的发展变化。该研究共提炼出16种论式,其中经济利弊、安全威胁、人道主义与法律论式占主导地位,通过对论式的历时分析,本研究还揭示出经济、安全、道德、历史责任等多种因素在不同时期的竞争与平衡。

    2020年02期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 汉语外来词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李思龙;

    当前关于外来词研究方面的文章及论著有不少,但似乎研究得不够全面。本文提出了几个需要研究的问题,首先探讨了"外来词"内涵的变化,接着用实例说明了外来词的构成形式,着重探讨了外来词规范化研究的问题。认为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进行汉语外来词研究将有助于外来词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和规范,有利于汉语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

    2020年02期 1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 英汉化妆品广告语篇劝说策略对比研究

    蔡冬漫;

    广告的目的是运用各种劝说策略,试图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并尝试说服受众按广告的意图去行事。为了使自身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成功实现广告的劝说功能,中西方化妆品广告商会在广告中科学系统地运用不同的劝说策略,以取得广告策划的成功。本文基于亚里士多德的三大修辞劝说模式,探讨了英汉化妆品广告语篇劝说策略使用的异与同并揭露其背后隐藏的原因,试图为英汉化妆品广告语篇的设计和创作提供借鉴意义。

    2020年02期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6K]
  • 新文体特征下的商务电子邮件写作原则

    魏吴忧;

    "无纸化贸易"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进行商务沟通。电子邮件的副语言特征变得越来越明显,整体结构也涌现出更多的多媒体特征。本文以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为支撑,从文体学的词汇、句式、语气和篇章结构等方面,尤其是从商务电子邮件的副语言特征及多媒体性的角度,对某外企2014年航空展会客户往来英文电子邮件进行分析,具体探讨新文体特征下商务电子邮件写作的特点,并提出商务电子邮件写作应遵循礼貌原则、合作原则中"质""量"原则,多使用简易词汇,避免使用缩略语;尽量使用被动句;充分利用虚拟语和委婉语;在谋篇布局方面注意运用副语言特征和多媒体性以提升商务英语电子邮件写作的专业度和国际商务沟通的有效性。

    2020年02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 从语法结构分析英语中的省略现象

    赵歆颖;

    在英语中,省略是节约用词、避免重复、突出关键词并使上下文紧密连接的常用的语法手段。省略指的是由于修辞上的需要,把语言结构中的某个成分省去不提,使表达更为简练、紧凑和清晰。省略还是英语衔接手段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起到连接上下文并突出中心词、简化表达程序、增加语言效果的作用。省略形式多样,从单词、短语到分句,都可以省略。本文拟从语法结构角度分析英语中的省略现象。

    2020年02期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9K]
  • 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美语高频问候语的实验语调分析

    季晓蓓;

    本文基于一项关于非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美语高频问候语的语音实验,结合录音语料和参考发音,进行感知实验、ToBi标注和数据统计,从中找出中国学生使用英语问候语时语调上的偏误,最后提出口语发音建议。ToBi标注目前已成为一种对大型语料库进行韵律标注在语言研究和言语工程中广为使用的研究手段,也是本文实验的主要分析方法。

    2020年02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教育教学

  • 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大学英语线上课程思政研究与探索

    李媛;严绍阳;刘壮丽;

    面对特殊情况,教师和学生需要居家上线上课程,这样的巨大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让我们重新思考我们的课程目标和教师的角色定位,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以及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英语教学难,根据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素材的积累和补充,以及线上课程各种工具的运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适应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教学中自然的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目标,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本文把作者学习到和了解到的知识和信息,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做了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研究与探索,提出了一些思考和建议。

    2020年02期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6K]
  • 教师发挥课程思政主体作用的核心要素和实施策略

    姜白云;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中心任务和根本目标。课程思政的提出为立德树人提供了一种新理念和新模式。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本文从增强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出发,详细分析了教师发挥课程思政主体作用的核心要素和实施策略。

    2020年02期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8K]
  • “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践探究——以翻译归化与异化为例

    刘芳;邹丽玲;

    大学英语是国内高校中最为广泛开设的基础必修课程,是"课程思政"的重要核心阵地。英语教师不仅承担了语言教学、语言能力培养等责任,更是肩负起了介绍西方文化、传播中华文化的艰巨任务。翻译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它的目的是将带有文化及相应背景信息的语言以另一种语言为载体进行传递和转达。如何在翻译教学中体现课程思政的元素,做到知识、精神双育人就成为我们需要深刻思考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在翻译"归化"和"异化"知识点教学中的思政实践,探索大学英语翻译和"课程思政"紧密融合的方法。

    2020年02期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 微时代大学英语课程“微思政”理念的构建探析

    孙丽丽;邹丽玲;

    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格局,高校的各门各类课程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大学英语课程,在高速发展的微时代,利用微媒体优势,构建课程"微思政"理念,探索有效路径,实现教学与思政的深度融合,发挥大学英语课程"育人"的隐性功能,切实提升大学英语学科教学效果和质量。

    2020年02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 学生词汇学习策略调查及在线词汇教学建议

    唐珍珍;

    从7个词汇学习策略维度对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随机抽取的6位被试学生采取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显示:受试者能够把学习重点放在重要信息和材料上,有一定的编码技巧,但他们遇到生词时比较依赖词典,笔记整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的主动积极性欠缺,在猜词技能和词汇使用方面还有待提升。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在线词汇教学建议,以期推动在线词汇教学的深入研究。

    2020年02期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 从译者主体性看任溶溶“儿童本位”翻译观形成的原因

    杨雨晨;刘壮丽;严绍阳;

    本文选取任溶溶《夏洛的网》的中译本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译者主体性"理论,通过分析语言文本,研究译者的个性特点、语言风格、翻译策略以及文本的语言特征等,进而从译者主体性分析他的"儿童本位"翻译观形成的原因。

    2020年02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5K]
  • 外语教学中的自我效能理论研究

    史利红;

    随着外语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个体的差异研究逐渐成为外语教学的一个热点,自我效能对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做了很好的解释。本文介绍了外语教学中的自我效能理论产生的背景,自我效能的概念,来源,作用,以及自我效能与学习各个要素的关系,最后对教师有效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2020年02期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 基于元认知策略的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自主学习资源平台的设计

    张国利;胡婉娃;

    自主学习的核心是学习者和学习资源。自主学习资源与自主学习密切相关,在自主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访谈的调查方法,了解他们的自主学习现状以及他们对自主学习资源的认知和需求。为建立起更为有效的自主学习资源平台,本文提出基于元认知策略的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自主学习资源平台的设计构想,通过学生参与自主学习资源开发和利用,从而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效保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效率。

    2020年02期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 项目教学法在外语知识型课堂上的应用——德语语言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高莉;

    本文旨在以德语语言学课堂为例探索项目教学法在外语知识型课堂上的应用模式,并在实践过程中摸索具体的实现方式和总结取得的成效。应用结果表明,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外语知识型课堂符合外语教学的基本宗旨,能够帮助实现外语人才培养的目标。

    2020年02期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 基于工作任务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王月会;

    笔者通过在北京华云思创翻译中心进行脱产实践,对校企合作、共同设计开发基于工作任务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包括课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任务内容及课程考核方式的设计与开发。通过研究,旨在明确本课程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进行商务翻译的能力。

    2020年02期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 关于《越南历史与中越交往》课程的思考

    钟娇;张甜甜;

    由于红河学院的地缘优势,《越南历史与中越交往》成为我校一门通识选修课,而因为师资不足、无教材等也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一些困难。但是任课教师认真查阅资料、精心设计教学形式和内容,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020年02期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 赏识教育在军校成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包慧;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以人为本,能够体现人文关怀的新型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认可。它是使教育者用欣赏、赞扬、包容的方法去激发、挖掘、认可受教育者自身潜能的一种教育,同时也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改革的需要。依据心理学、教育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在英语教学中赏识教育是非常适用的。在面对军校成人大学英语教学对象这一相对特殊的群体时,本文探讨并分析了赏识教育运用的必要性、具体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2020年02期 95-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 中外评分员作文评分一致性研究及其对CSE对接雅思的启示

    戈逸玲;司童瑶;耿欣然;

    论文研究英语语言考试中中、外评分员对写作部分评分的一致性,采用了混合式研究方法。中、外评分员各3名对40份作文样本依据同一量表进行评定。SPSS分析结果显示,中、外评分员的成绩评定显示了较大不一致性。对6位评分员的深度访谈得出导致不一致的原因有:评分员对量表维度的理解和侧重不同;考试机构之前对评分员的培训影响;量表本身解读弹性较大等。期望研究结果能反馈高校英语写作教学,启示《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与雅思的双向对接。

    2020年02期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0K]
  • 理工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

    陈丽英;

    自教育部2000年颁布《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来,设立有英语专业的高校都在探索如何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应该建立怎样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介绍并探讨理工院校可行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即依托学校的采矿、安全等优势学科的资源,分阶段探索建立"英语+能源行业基础知识"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020年02期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 Application of Theme-Rheme Theory to News Translation

    周天雄;

    News,as an important way of communication is playing a crucial role in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ranging from fast economic expansion,giant leap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d progress in every aspects of social lif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News translation,in its specific and special way serves as an effective tool in spreading all sorts of information to a larger base of readers as rapid as possible.The function of the News is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covering great events happening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in a timely and accurate manner. The information structure and the main ThemeRheme structure functions belong to the language of discourse. As we know,English pays emphasis on hypotactic relations while Chinese pay more attention to paratactic relations. What is more,English is the subject-predominant language with subject-predicate pattern easy to identify while Chinese is the topic-predominant language with topic-comment patterns as its prototype.The paper selects a large number of news items covering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from CCTV news channel website and the Xinhua net as the paper’s corpus,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at the level of sentence then to text,the paper is trying to analyz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of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in their conversion process. Meanwhile,this paper draws a new conclusion that Theme-Rheme structures help us find the semantic connections between source language and target language. The novel point is that this is a two-way communication,namely,not only is the target language in accordance with source language,but also the source language conforms to the habitual usage of target language,realizing the stylistic equivalence between two texts.In a sense,the study of Theme-Rheme structure provides a great boost to the News Translation.

    2020年02期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9K]
  • 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例

    张翠波;张琳琳;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性并存的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笔者通过借鉴国外现代创新教学方法理论,结合自身实际,以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方法为例,分析并总结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跨文化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2020年02期 11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翻译研究

  • 王佐良翻译观小议兼《雷雨》译文赏析

    邢双双;陈科芳;

    王佐良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翻译了许多经典著作,他在翻译理论方面也很有建树,在不断总结翻译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独到的翻译观点。本文从两个角度即文化差异和读者反应,对王佐良的翻译思想进行阐述,并且通过对《雷雨》译文的赏析来验证王佐良的一些翻译思想,从而证明其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正确性。

    2020年02期 124-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文化研究

  • “玉”的文化内涵于汉语的投射

    江翠;刘彩虹;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我国独特的玉文化,玉与中华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广泛使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凝聚着丰富而厚重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无法分割的一部分。本文旨在探讨"玉"作为文化符号和语言符号之间的联系,对玉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探讨玉的文化内涵在汉语中的投射以及玉文化对汉语的深远影响。

    2020年02期 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7K]
  • 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在马六甲的汉学研究

    周彦;张建英;

    本文对两位传教士在马来西亚马六甲所做的"第三方"汉学研究进行梳理,主要以他们所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份中文报纸《察世俗每月统记传》~①及英文季刊《印中搜闻》(Indo-Chinese Gleaner)为研究对象,试图归纳总结其汉学研究的内容、特点,并说明他们汉学研究的地位和价值。

    2020年02期 136-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 试论王熙凤行政管理思想和实践的创新性——以协理宁国府为例

    叶雷;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是《红楼梦》里一个非常重要的情节。曹雪芹通过细致精彩的描写,全面深刻地揭示了宁国府内部严重的行政管理问题,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王熙凤卓越的行政管理才能,也表达了自己的行政管理思想。本文从行政管理的视角来解读这一情节,尝试总结并分析王熙凤和曹雪芹在行政管理方面的创见,包括勇于承担行政管理责任、客观分析行政管理问题、勇于创新、违规必究、勇于打破"人情观"等,以期为解读《红楼梦》提供一条新思路。

    2020年02期 146-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 英国古装电视剧的启示

    耿雪梅;

    英国古装剧近年来不仅成功地走俏全球电视剧销售市场,更成为跨国文化传播和英国文化外交与国际形象塑造的有效典范。本文从英国古装剧的起源——将本国文学名著改编成广播剧开始探究,随着现代电视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段的丰富,英国古装剧不断创新形式、完善类型、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学经典的改编,在与时俱进的创新和创作中,始终坚守了自己的艺术特色。通过研究英国古装剧成功的模式、机制和原因,为我国古装剧创作走向世界寻找启示。

    2020年02期 154-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 解析全球运输业发展状况

    张春颖;

    本文对全球运输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海运、航空和铁路运输业的主要发展趋势,指出运输业虽然发展比较缓慢,但随着全球宏观经济状况的改善,运输业将开始逐渐复苏还是大有希望。此外,本文还分析了物流业应对挑战的一些措施。

    2020年02期 16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文学研究

  • Identity and Anxiety: A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s' Anxieties Revolving Identity in The Woman in White

    王冰;

    As a literary genre of fiction which enjoyed its great popularity in Britain in the 1860s and 1870s when the country had just gone through a series of social changes and a variety of anxieties prevailing the whole society,the sensation novel presents to readers a wide range of anxieties and gives responds to some of them. The Woman in White by Wilkie Collins (1859),which is generally regarded by critics 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sensation novel,displays diversified anxieties through the depiction of various impressive characters,and especially through their processes of establishing,losing,regaining,strengthening,hiding and faking their identities. This essay will analyze the representative work,exploring and examining the characters’ anxieties revolving their identities in relation to the social backgrounds of that era.

    2020年02期 164-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 卡塔希斯与“兴观群怨”——中西方文学价值观比较研究

    王冰;

    亚里士多德《诗学》中提出的"卡塔希斯"和孔子《论语》中论及的"兴观群怨"是中西方文论中定义文学的价值与功用的核心概念。本文从中西比较的角度对这两个概念进行研究,在分别探讨"卡塔希斯"和"兴观群怨"的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其异同。本文将"卡塔西斯"解读为一个包含了澄清、净化、宣泄以及平衡等多层含义的概念,同时将"兴观群怨"解读为包含了感发、观政治得失、群居相切磋以及宣泄怨愤等多层含义的对文学价值的综合阐释。"卡塔希斯"和"兴观群怨"的相似之处包括二者对中和与平衡的主张,对文学作品激发读者和观众情感的效果的重视,对文学的政治社会功用和美学价值的肯定以及对文学作品中美与善的统一的主张。二者的相异之处主要表现在二者对理性与情感关系的不同见解,对文学作品中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主张,以及对个人心理平衡与社会伦理平衡的不同侧重。对"卡塔希斯"与"兴观群怨"的比较研究,对于中西比较文学中元理论问题的理解以及中西方跨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02期 17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 前言

    <正>本辑收录了全国各地高校教师和研究者的优秀论文,内容涉及语言研究、教育教学研究、文化研究、文学研究和翻译研究等领域,体现了广大教师和研究者对语言、语言教育教学、文化、文学、翻译等理论和实践的认真思考和探索,体现了他们的学术水准、理论水平和业务素养。

    2020年02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 张淑君

    <正>女,1977年8月生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本科学历,党员,现任三乐优合教育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2020年02期 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下载本期数据